李祥|体育收藏家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体育博览杂志理事会文化与传播专委会主任
北上广深——这是中国城市排行榜单上的常客,俗称的“超一线”。截至去年,万亿GDP城市目前已经有28个,俗称“万亿之城”,入选者可谓风光无限。但仔细观察,没几个城市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体育历史博物馆。在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属于“一流”时,我们习惯性地聚焦于GDP数字、摩天大楼的高度、名校的数量等硬性指标。但若将目光投向伦敦温布利体育博物馆、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博物馆,我们会发现,这些城市最动人的魅力,在于它们对体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
“国家文物局(2024年5月18日发布全国博物馆名录6833家)官网上可查询到的体育类博物馆,名称中含有体育二字的博物馆共14家,名称中含有体育、奥运、奥林匹克的,以及涉及具体运动项目的体育奥运类博物馆,总计约30家左右。其中全国35个行政区,由省级体育局创办并主管的体育博物馆仅有4家(陕西体育博物馆、安徽体育博物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上海体育博物馆);全国333个地市和2843个县市体育局建立的体育类博物馆仅有3家(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无锡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济南皇亭体育文化博物馆);全国37家体育专业高校及数百体育院系中,拥有体育类博物馆的仅有3家(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博物馆、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山东体育学院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
笔者看来,体育博物馆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文明的“基因解码器”。它通过体育这一世界通用语言,讲述着城市的故事,传递着民族的精神,展现着文明的魅力。当一座城市能够以如此深邃的方式诠释体育,它就已经超越了“一流城市”的物质定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高地。
卡塔尔奥林匹克体育博物馆“打了谁的脸”
2022年3月30日,卡塔尔奥林匹克体育博物馆在首都多哈落成,这座斥资打造的“体育文化殿堂”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小国”的雄心。国土面积11521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的世界“小国”卡塔尔,在2022世界杯倒计时活动的热潮中,筹备多年的卡塔尔奥运体育博物馆正式开张运营,卡塔尔人通过博物馆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梦想的追求,同时也借助博物馆这个独特的平台,展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等400余位国际体育界重量级人物齐聚开幕式,见证了卡塔尔以博物馆为支点撬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野心。展馆内,1936年以来的历届奥运火炬、拳王阿里的拳击手套、舒马赫的法拉利赛车等珍贵藏品陈列其间,阿拉伯文化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交织,向世界传递着卡塔尔“体育立国”的战略布局。
卡塔尔深谙“体育即外交”的法则。其博物馆七大展厅中,“卡塔尔主办国”展区以贝都因帐篷、沙漠赛骆驼影像构建阿拉伯文化叙事;“全球体育史”展区则用中国战国铜剑、古罗马角斗士头盔串联东西方文明。这种“本土情怀+全球视野”的策展逻辑,让一座博物馆同时承担了文化输出与文明对话的双重使命。
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不仅是国家体育竞技实力的一展身手之地,更是向世界展现国家风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绝佳舞台。自申办之初,卡塔尔世界杯便深谙此道,致力于通过这一全球瞩目的赛事,传递阿拉伯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本土风情,尤其是其对国家级奥运体育博物馆的运营与展示给予了高度重视。
回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以及近年来的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其开幕式与闭幕式的精彩绝伦,赢得了国内外的一片赞誉,民众纷纷赞叹其“无与伦比、难以超越”。然而,在这辉煌背后,笔者却感到一丝遗憾。中国的体育实力与办赛能力虽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那些丰富、悠久且对人类体育有着巨大贡献的传统体育文化,却未能在这些盛会的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示与传播,错失了向全球推介中国体育文化的绝佳机遇。在中国举办的两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中,缺乏一家国家级的奥运体育博物馆展示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中国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笔者内心深处是失落、遗憾甚至有一些愤怒的。
不仅如此,1990年开馆,当年荣获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的中国体育博物馆也是昙花一现,遗憾地闭馆了二十多年,错失北京双奥两大千载难逢机会,令人扼腕。当看到卡塔尔奥运体育博物馆为世界杯开幕加油、为争办奥运助力、为传播本土文化而努力时,再看看我国对体育文化的冷落、对体育博物馆的轻视,仿佛一记耳光打在自诩“体育大国”的国人脸上。毕竟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奖牌榜上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民族能否将自己的体育故事,刻进人类文明的基因库。
体育博物馆那么少 多少体育文物“流离失所”?
截至去年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官网上可查询到的体育类博物馆,名称中含有体育二字的博物馆共14家,名称中含有体育、奥运、奥林匹克的,以及涉及具体运动项目的体育奥运类博物馆,总计约30家左右。其中全国35个行政区,由省级体育局创办并主管的体育博物馆仅有4家;全国333个地市和2843个县市体育局建立的体育类博物馆仅有3家;全国37家体育专业高校及数百体育院系中,拥有体育类博物馆的仅有3家。
这些数字与中国体育大国的地位形成了强烈反差。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是“双奥之城”北京和致力于打造“活力之都”、“运动之城”的成都,至今也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体育历史博物馆。
中国是世界体育的重要发源地,从古代以谋生和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到近代以体育救国、奋发图强为目标的体育变革,珍贵的体育文物不仅定格了中国体育的辉煌瞬间,更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文物作为城市记忆的“时光胶囊”,是民族精神的“活态基因”,但国内体育博物馆的稀少,导致大量文物“流离失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遗忘,更是对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在某些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和技术,珍贵的体育文物被随意堆放、丢弃,甚至遭到盗窃和倒卖,这不仅是对体育历史的遗忘,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亵渎。
笔者经常疑惑,很多城市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和赛事资源,很容易挖掘,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造体育之城、奥运之城?作为一个“世界体育大国”,我们的城市、企业、体育工作者、收藏爱好者以及千千万万热爱体育的民众,难道不应该拥有一座收藏体育精神的殿堂吗?所谓“知耻而后勇”,我们不能让外国人看笑话,更不能让民众失望。作为中国体育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推动体育博物馆的建设?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体育记忆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在雅典卫城博物馆中,那块泛黄的大理石板所展示的,古希腊少年在角力学校接受训练时的作息制度和道德规范,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城市文明中体育元素的生动诠释。这份三千年前的体育文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运动本质的永恒追求,更让我们意识到,体育记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城市文明最鲜活的基因图谱。
“一流”城市怎能没有体育博物馆?
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若要了解一座城市,菜市场和博物馆是必去之地,前者能感受人间烟火,后者能感受文化与沉淀。笔者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城市,如果时间允许,一定会去博物馆看看,因为这是了解这个城市文化和底蕴最便捷的途径。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其城市文化及形象,代表了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因此,中国各地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代表其不同文化特征的文化城市,诸如浪漫之城、水果之乡、国际都市等等,靠山的吃山,靠海的吃海。毋庸置疑,城市发展也在寻求城市差异化发展之路,我们不禁在想,有着如此之多的体育文化资源的城市,为什么不利用这些资源建造体育之城、奥运之城呢,而集中凝聚了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体育博物馆,不正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吗?
体育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是社会的会客厅。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人们常说这个城市有两张名片,一张是毕加索博物馆,另一张就是巴萨俱乐部博物馆。巴塞罗那俱乐部博物馆所凝聚和体现出的独立、自由的精神,也代表着这个城市乃至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气质和品格。体育博物馆是体育场馆升级、产业赋能的B环。这种融合了体育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不仅让球迷近距离感受俱乐部的历史荣耀,也为城市注入了文化的活力。体育博物馆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展览场所,更是一个聚集社群、激发激情的文化中心。这种体育场馆升级、产业赋能的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了巨大的成功和潜力,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体育历史是一座城市的“活态基因”,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精神与性格,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和展示这些历史,城市不仅能够唤醒本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还能让外来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受到独特的魅力。当街头少年的滑板轨迹与汉代百戏图谱在展柜中交响,当广场舞大妈的太极扇与唐宋马球俑展开隔空对话,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能让每个市民在体育史诗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让当地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站在这个角度,一座体育博物馆对于一座城市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在中国收藏家协会工作多年,对考古、文物鉴定等略知一二。当我们以考古学家的精细与人类学家的敏锐重新审视中国城市发展史会发现,体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商贸、军事、民俗紧密交织的城市脉动。
笔者从事收藏行业近50年,体育老物件最会讲故事。小到胡同里盘出包浆的石锁,大到体育馆退役的记分牌,件件都带着城市的体温。天津卫老球馆掉漆的长板凳,还留着当年南开五虎跟洋人球队较劲的汗渍;朝天门码头生了锈的举重石担,至今能让人想起抗战时期汉子们赤膊练拳的呼喝声;就连松花江边磨得锃亮的旧冰刀,都刻着东北老工业基地那股子冰天雪地里的热乎劲儿。
这些埋藏在地方与民间记忆中的线索,一旦被系统挖掘,便能织就一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网络。当我们用博物馆的展柜为这些城市记忆建档,用数字技术让褪色影像重新呼吸,一座城市便完成了从地理坐标到精神图腾的涅槃重生。
结语
体育博物馆是一座城最燃的会客厅,装得下冠军奖杯的荣耀,也存得住街角少年的汗水。没有这些奔跑过的足迹、欢呼过的声浪、拼搏过的故事,再繁华的都市也不过是钢筋水泥的空壳。给热血一个展柜,给记忆一个主场——能把体育精神当城市名片的地方,才是真有灵魂的一流城市!
文物都能上手看 真伪存疑皆可鉴 娱乐体验就是玩 古今中外三万件——这是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的口号。若您的城市已有体育博物馆,这里定能让您触摸到滚烫的体育史诗;若您的城市没有体育博物馆,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的大门永远向热爱运动的人们敞开;若您的城市想要建设体育博物馆,只需提供400平米的场地,其他的文物和展陈的事情交给我们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