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祥:体育收藏的经历与体育博物馆的使命

发布时间:2024-08-14 09:52

近日,《民生周刊》记者对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馆长李祥进行了专访,李祥馆长回答了很多关于体育收藏、体育博物馆等方面的问题,内容真实且精彩。以下根据对话内容整理。

记者:是什么激发您进行体育收藏的?

李祥:投身收藏至今已有四十七年,感慨颇多。谈及我的收藏历程,要追溯至1977年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邻居家的一个女孩的毽子踢到我们家院子里,发现毽子上绑着古钱币,用麻绳绑着,而且有不同年号。当时感觉这个东西很有意思,这启发了我对不同年号的古钱币收藏的兴趣。我甚至骑自行车到方圆几十里、上百里,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去寻找不同年号的古钱币。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自行车摔进沟里,修了又坏、坏了又修的困扰。然而,随着浓厚的兴趣和坚持,不同年号的古钱币收藏的差不多了,也没那么多了,我开始逐渐收藏一些小古董、古陶瓷、古书画等藏品。

90年代苏联解体之前,很多东欧和苏联的文物流入中国。我积极收藏来自苏联、东欧等地的体育纪念品,如1980年莫斯科奥运的铜章、徽章、奖牌,以及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的小纪念品,这时我开始慢慢专注体育文物的收藏。当时我已经在山东某地的博物馆工作,一位来自立陶宛的驻京官员为了和我交换文物专门跑到山东找我,他用1896年奥运会邮票换我的古钱币,那一刻我觉得收藏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还承载着国际交流的责任。

1993年,我当时在山东的博物馆工作,正值北京申办奥运会在国际会议评选过程中,我通过全国民间收藏展览展示了我收藏的体育徽章、奖牌、吉祥物、钥匙链等体育文物,算得上中国个人展出奥林匹克珍藏品第一人。尽管我的展览未能为北京奥运申办带来直接助力,那一次申奥也没有成功,但这一过程坚定了我对体育收藏的信念。我认为体育收藏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精神的体育文物活动,是最适合我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理想世界。体育藏品具有社会意义,能促进国际交流,体现一种民族精神,远超过其他类别的藏品。从那时起,我正式开始了体育收藏。

记者:您是如何筹备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的?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李祥:在收藏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但同时也深感对家人的亏欠,尤其是陪伴的缺失。几十年来,我未曾安排过一次家庭旅游,节假日也几乎全情投入于我的收藏事业中。对于购买藏品,我从不吝啬,只要资金允许,便力求获得最好、最珍贵的。然而,对于日常生活用品,我却追求极简,选择最普通、最便宜的。我的穿着打扮,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古董”的气息,甚至有些衣物还带有“洞”。我的夫人小杨多次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再往家里带藏品或者收到快递,我就直接扔进垃圾桶。”但即便如此,她仍然默默地在我的仓库和那个几乎无法下脚的“办公室”里,帮我整理着那似乎永无止境的藏品。甚至在寒冷的夜晚,她也曾和衣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陪伴着我。

说到难忘的经历,藏品鉴定无疑是其中之一。因为北京祥体育博物馆坚持“复制品不展、假冒存疑不展”的原则,所以每一件藏品在入馆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这个过程既充满期待又略带紧张。当藏品被确认为真品时,我满心欢喜;而当它被认定为存疑品时,难免会感到一丝失望,这意味着我可能花费了巨额资金却买到了赝品,而这些存疑品最终只能进入特定的展区展示。

有时候我在想,是否有必要找一个地方展示这些珍贵藏品,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虽然我原本没有成立博物馆的打算,但在博物馆领域工作多年后,受到北京市文物局的鼓励,于2022年8月5日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类博物馆”培育试点单位之一。2023年3月29日,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正式挂牌开放。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选址装修、藏品收集鉴定、展区规划与布展、专业指导与验收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努力,博物馆最终得以顺利建成并对外开放,为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藏品背后有没有什么故事?

李祥:可以这么说,每件藏品背后都有故事。我来说一个体现中国男子篮球最好成绩见证的文物。那就是中华篮球队参加世界杯篮球赛纪念“为国争光”金质徽章。透过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的收藏中,以及对相关文章和史料的深入研读,有些研究者提出的一个新观点——将大陆篮球简单等同于中国篮球的全部并不准确。根据国际篮联官网所记录的早期世界篮球锦标赛的成绩,在1959年的智利世锦赛上,中国中华台北队取得了世锦赛第四名,可以说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好成绩。

在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的“篮球文物”中,恰好有一枚制作精良且十分罕见的高档纪念章,与此历史最佳战绩相对应,也可作为不可多得的历史物证。这枚金质盾形纪念章,正面中部浮雕有正在投篮的运动员形象,上部刻有“为国争光”的口号,右侧为“中华篮球队”、“参加世界杯篮球赛纪念”等字样,左侧则是“参谋总长、空军一级上将王叔铭赠”。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男篮历史上最好成绩是第八名,其实不然。在某种程度上,体育藏品能够起到还原历史真相的作用。每一件体育文物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们记录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轨迹和变迁。而那枚见证“中华篮球历史最佳战绩”的纪念徽章,不仅是中华篮球历史最佳战绩的见证,更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通过收藏和研究这些体育文物,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记者:您认为体育博物馆在传承体育文化、激励下一代运动员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李祥:体育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展示丰富体育文化的使命,更肩负着传承体育精神、激发青少年潜能的重任。博物馆通过讲述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生动展现体育的魅力和力量。从奥林匹克的起源与发展,探寻体育精神的根源;从中国古代体育的独特贡献,领略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近代体育蕴含的救国精神,感受体育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从中国现代体育的辉煌成就,展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崛起与腾飞。这些珍贵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不仅能激发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与向往,更将引领他们在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深刻理解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经常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展览,比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都会开展相关主题展览活动。同时,博物馆还与一些高校、中小学合作,开展“体育博物馆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推广体育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

记者:在运营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主要的挑战?您和团队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继续推动博物馆向前发展的?

李祥:主要挑战是资金问题和场地问题,私营博物馆要生存太难了,靠那点门票能活吗,而且我们也基本上免费向公众开放,很多时候也都是靠我个人的情怀在支撑。国有博物馆有补贴,不用担心生计,但私营博物馆要生存,我们只能努力跟一些场馆、赛事、地方体育局等机构对接,希望他们租赁藏品办展览。

记者: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四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什么特色风格呢?

李祥:一展厅中国古代体育,中国古代体育(史前—1840年):古韵雄风娱乐养生悠久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在劳动生产、礼仪教化、军事行动、娱乐养生以及民俗节令等活动中,华夏民族逐渐演变出各种锻炼身心的体育活动。西周时期的射礼与希腊竞技齐名,战国时期蹴鞠初开启足球之端,汉代百戏繁盛,魏晋时期养生文化发达,唐代人热衷马球,两宋时期蹴鞠盛行,宋元时期捶丸运动家喻户晓,明清时期武术流派百花齐放,历代棋弈和各种游艺雅俗共欢。

曾经,我透过长安博物馆的藏品了解到体育起源于刀枪剑戟的竞技,是军事和斗争的产物。然而,多年来通过我个人的体育藏品收藏,如5000年历史的木质陀螺、汉代气功陶俑、明代青铜投壶、清代“雍正年制”浮雕龙纹铜投壶、明代宋太宗醉酒观鞠画,以及清代大明成化款蹴鞠和百戏图瓷碗等藏品,我对体育的起源和目的有了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体育本身源于人类的天性,最初源于儿童的娱乐游戏本能,比如藏猫猫、滚铁环、打陀螺、摔跤等游戏。成年人则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锻炼,如伸展胳膊、踢腿、弯腰以及其他运动。

二展厅近代中国体育(1840-1949):国术兴邦 强国强种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苦难。为摆脱这一困境,一群有识之士积极探索拯救国家的道路,纷纷投身体育事业。中国近代体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与国家兴亡、民族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修生养性的手段,而是被赋予了强国强种、强种强身、保家卫国的时代功能。梁启超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孙中山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创立十周年撰写“尚武精神”的题词,培养的中央国术团成为空军的摇篮;1917年,毛泽东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体育之研究》中强调“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体育界人士更是提出了“体育救国”的口号,南开校长张伯苓更是明确表示“强国先强种,强种先强身”,这一理念至今在南开大学传承延续。

“体育救国”的思想在中国传统体育—武术上表现更为明显。民国时期的武术,也被称为“国术”,凸显其强身卫国的重要性。1927年国民党著名人士张之江、冯玉祥、蔡元培等发起建立国术研究馆,1928年更名为中央国术馆,并正式将武术定名为国术。民国时期“体育救国”类的相关奖品,如奖牌、奖杯、墨盒等在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都有展示。相对而言,我个人对近代体育情有独钟。近代体育文物不仅是一种珍贵的收藏品,更是精神的活化石,展示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传递着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这个时期的体育文物让我深深感受到,体育文物的收藏价值在于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时期像中国近代一样,体育与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三展厅现代中国体育(1949—至今):体育强国 强身健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文化开始强调荣誉和成绩,自强不息、为国争光、体育强国成为主旋律。1952年,毛主席亲笔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振奋人心的体育热潮。同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奥运村,新中国第一次与奥运会产生联系。

回顾新中国70年来的体育发展历程,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体育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从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铿锵誓言到豪取“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创造的“女排精神”、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中国奥运军团稳居奥运会金牌榜奖牌榜前列、从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史无前例的“双奥之城”,2023年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在家门口的成功举办,都见证了“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四展厅世界体育体育活动不受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地域环境、政治制度、民族语言的限制,对促进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世界人类共通的语言。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体育在全世界传播开展,世界体育逐渐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诞生了奥运会、世界杯、世界运动会及各种国际性单项运动赛事等全人类共同的体育盛会。但是,体育运动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体育文化的消失,各国在采用相同的现代体育手段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本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将其作为各自国家学校教育和大众健康娱乐的重要手段,并且某些民族体育项目还发展成新的世界性体育项目。

记者:在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文物只能在展柜里保存,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是部分展品会直接展出,游客可以触摸近距离观察,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呢?

李祥:当我们看到小朋友为了争夺玩具吵架时,我们总是说要分享,其实分享是一种很好的行为和精神,快乐可以分享、喜悦可以分享。对我而言,文物不再是藏藏藏,而是分享。我做收藏快50年了,也就看到过不少收藏人士,把收藏的文物藏起来,不让看不让摸,但我的藏品随便看,随便摸。而且还可以上上手把玩,辨别真假。这样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的感受藏品,当然如果不小心把我的藏品弄坏了,我还是很心疼的,但总不能因为这个不让别人看吧,所以分享是我做藏品的初衷,也是我做博物馆的动力源泉。

记者:作为这家富有特色的体育博物馆的负责人,您在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祥: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藏的过程,在我看来收藏的过程比结果重要,正是从这些文物中,我一次次感受到体育的力量。衣服破了无所谓、眼镜坏了修修还能用,但对于文物我从来不计成本,很多时候都是抱着抢救的心态,不买就流失了,所以我也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文物传递出来的力量。现在体育奥运类的博物馆在蓬勃发展,民俗体育的专项博物馆也越来越多,但对于我们浩大的体育文物来说还远远不够。同时,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不仅仅是建一座博物馆那么简单,博物馆仅仅是一个载体,如何在这个载体上有血有肉地构建,让更多的人通过体育文物感受到奋进的人生动力、对更快更高更强的人类追求,感受到体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期待与收获。

记者:对于博物馆的未来,您有哪些规划和展望?

李祥:我一直跟我们的团队说,今年一定要建设中国首家篮球博物馆,篮球作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国内篮球随着各种“BA”的火爆,人们对于篮球历史、文化及其背后故事的兴趣日益增强。但遗憾的是中国目前仍没有第一家篮球博物馆。我收藏了篮球珍藏品2000多件,期望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中国首家篮球博物馆。

同时,我还计划在国内几个有影响力的城市举办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大展,促进当地体育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发展,助力当地城市品牌的创建。除此之外,我愿意协助一些地方体育局建立体育博物馆,也愿意为一些体育小镇、体育园区的规划建立出谋划策。当然,我更愿意把我的体育文物拿出来,让观众亲身体验,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推荐新闻